新华财经北京7月21日电(崔凯)围绕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罢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争议持续发酵,尽管特朗普多次公开表达不满,但其核心幕僚——财政部长贝森特已成为内部关键反对力量。贝森特上周向总统提交的内部备忘录首次被媒体披露:备忘录以法律、市场和人事三重风险为由,力陈“立即罢免既无必要也无益处”,并建议利用2025年美联储即将出现的自然空缺“合法重塑”央行。
与此同时,白宫预算局针对美联储总部装修超支的审计行动,被市场视为“政治施压”而非真正法律依据。市场人士普遍认为,鲍威尔大概率将任职至2026年5月任期届满。
特朗普屡次抱怨美联储应降息以减轻联邦债务压力。上周三白宫高官向媒体透露,特朗普在近期共和党议员会议上提及可能罢免鲍威尔。这场风波短暂搅动了金融市场。投资者担忧,因政策分歧撤换央行官员将侵蚀美联储独立性,削弱其在必要时通过不受欢迎决策维持低通胀的权威。不过当天晚些时候,特朗普向记者否认了这一计划。
另有知情者表示,贝森特向特朗普强调当前经济表现良好,市场对其政策反应积极,此时罢免鲍威尔实无必要。贝森特认为,当前美股处于历史高位,失业率维持低位,此时触发政策动荡恐引发市场回调。美联储已释放年底两次降息信号,与特朗普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部分契合。
总统核心圈部分顾问承认,即便鲍威尔不诉诸法律,强行撤换也可能导致领导层真空——因无法保证通常8月休会的参议院能迅速确认继任者。若执意违背共和党参议员反对意见罢免鲍威尔,任何继任者的确认程序都将举步维艰。根据现行法律,美联储副主席菲利普·杰斐逊将在主席缺位时代理职务,而他是拜登任命的鲍威尔盟友。
这些顾问坦言,金融市场反应与程序障碍可能让特朗普陷入“双输”:政府需承担市场动荡的代价,却无法立即掌控货币政策。
贝森特建议特朗普等待自然更替,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·库格勒的任期将于2025年1月结束,鲍威尔的主席任期亦将于同年5月届满,届时总统可一次性提名1–2名理事并指定新主席,逐步实现政策转向。
与贝森特的谨慎形成对比,白宫预算局局长拉塞尔·沃特正主导针对美联储总部翻修项目的审计。该项目预算从2017年批准的19亿美元升至2025年的25亿美元,沃特指控鲍威尔“管理不善”,并暗示可能构成“正当理由”。其团队已渗透地方规划委员会,并威胁全面审查美联储财务决策,试图在舆论场塑造鲍威尔"铺张浪费"的公众形象。
然而,美联储监察长办公室已应鲍威尔要求启动自查,初步结论显示超支主因系“设计变更、材料通胀及石棉处置”,未发现个人渎职证据。法律界人士指出,美国历史上从未有央行官员因“基建超支”被认定为“玩忽职守”。波士顿大学行政法专家直言:“这更像是一场舆论战,而非法律战。”
若特朗普执意行动,将面临复杂法律程序。 根据《联邦储备法》第10条,总统需证明“正当理由”(如渎职、欺诈),但法律界认为这类技术争议难以构成法定罢免依据。最高法院2024年5月裁决已暗示总统无权随意解雇美联储官员,但保留“正当理由”条款的解释空间。
7月16日彭博社报道称,特朗普考虑即刻解雇鲍威尔后,引发了金融市场剧烈震荡:标普500指数30分钟内下挫1%,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跳升10个基点,美元指数跌1.2%。这种"传闻-辟谣"循环已三次上演,凸显市场对央行独立性的敏感神经。
德意志银行测算,若鲍威尔非正常下台,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飙升40个基点,美元贬值4%-6%,新兴市场资本外流风险骤增。
彭博7月17日–18日对146名基金经理、经济学家和策略师的调查显示,72%的受访者认为鲍威尔将完成任期。美国银行CEO莫伊尼汉、高盛CEO所罗门、摩根大通CEO戴蒙及花旗CEO弗雷泽在本周财报季罕见统一口径,强调“美联储独立性是资本市场和美国竞争力的基石”。戴蒙直言:“干预货币政策往往引发灾难性后果。”
特朗普与鲍威尔的冲突本质是行政权力与美联储独立性的较量。目前看,罢免鲍威尔的法律风险高、市场代价大。但双方博弈已暴露美国政治深层矛盾。从贝森特备忘录到华尔街喊话,从司法障碍到市场定价,所有证据指向同一结论:特朗普对鲍威尔的“罢免威胁”更多是选举叙事工具,而非即将落地的政策行动。真正的战场已转向2025年——届时特朗普能否通过合法程序在美联储打上自己的烙印,将取决于选举结果与参议院控制权。在此之前,鲍威尔或许仍将坐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,但耳边会一直回响着特朗普的“推特倒计时”。
专业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